当前位置:首页
>地方史志>民俗风情
饮食
信息发布时间:2008-1-30 信息来源:中共济宁市委党史研究院

  一、主食

  (一)馍馍。又称“馒头”。作为主食的馍馍,是由馒头演变而来的,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二)煎饼。煎饼的种类较多,由来已久。制作方法主要是摊烙和手滚两种。主粮分为麦子煎饼、高粱煎饼、玉米煎饼、瓜干煎饼、杂面煎饼、芝麻煎饼、韭菜煎饼等,口味有甜煎饼、咸煎锣、酸煎饼。其做法是将原料用水浸泡,然后用石磨磨成糊状,柴禾烧鏊子,用劈子摊开或用手滚。以煎饼为主食的家庭,一般都在春节前后加工,日产五十多市斤,连续几天加工三、四百斤,重叠放在秫秸莛锅盖上,便于保存,以备冬春食用。
  (三)窝窝。也是农户常用的主食,做法是用高粱、玉米、地瓜面,有的用混合面,加水和成面,用手团成拳头大小,上尖底圆,从底部挖孔捏成四周均匀的窝头,上笼蒸熟即成。有的在和面时添加菜叶、榆树叶、食用野菜和少许食盐做成菜窝窝,也是普通百姓粮菜混吃的一种做法。
  (四)饺子。据东周时期《礼记》载:“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是饺子的雏形,有2600年的历史。此后,人们用麦粉和面作皮,内包肉馅,作成弯如弦月的粉角,开水下之。关于“饺子”的记载,最早见于北朝北周颜之推文集载:“今之馄饨(以其浑沌之形),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之”。距今1400多年了。这种用面加肉馅做成的馄饨,原称粉角,北方人读作“饺”,于是饺子的名字就诞生了。世代相传沿袭至今。人们逢年过节、改善生活均吃饺子。饺子馅有多种,即:猪、牛、羊肉馅,各种素馅,三鲜馅等,成为全国的一道美食。


  二、副食

  民间的副食主要是指菜肴。菜肴又是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菜指各种蔬,肴指做熟的各种肉鱼和蛋类。
  (一)蔬菜类。过去一般贫困家庭的副食,都以各种蔬菜或腌渍的咸菜为主。春冬两季主要是大白菜、菠菜、萝卜和干菜,夏秋两季多食用茄子、土豆、豆角、南瓜、黄瓜、辣椒、蔓菁、水萝卜、红萝卜、芹菜、大葱等。20世纪80年代后,采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主要有菜花、蘑菇、银耳、西红柿、芸豆角、黄瓜、辣椒等大量上市,一年四季人们均有各种新鲜蔬菜食用。民间农户普遍置备咸菜缸,用辣疙瘩、水萝卜、胡萝卜、花菜等作原料,加盐腌制咸菜,供常年食用。豆制品,以黄豆芽、绿豆芽、豆腐、豆腐丝(皮)居多。境内有食用野菜的习惯,主要有荠菜、苋菜、扫帚菜、芑芑芽、富苗秧、灰灰菜(藜)、马蜂菜(马齿苋)、野菠菜、蒲菜、泽蒜、地栗、榆钱、洋槐花等。上述食用野菜,可以当配料烧咸汤,拌面蒸馏,搀面捏窝窝、和面贴锅饼,做水饺馅,开水氽后凉调等多种吃法。
  (二)肉鱼蛋。民间主要食用的肉类有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等以及它们的心、肝、肠、肺、肚。人们有多种吃法,如清炖、红烧、热炒、凉调等,各有各的美味。少数人们有吃狗肉、兔肉、驴肉、鹅肉、鸭肉的习俗。食用鱼类有淡水鱼,如鲤、鲂、鲫、鲢较多。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养殖鱼类有青、草、鲢、鳙、罗非鱼等,鳜鱼多用于宴席,海水鱼主要有带鱼、鲳鱼、黄花鱼等。蛋类主要有鸡蛋、鸭蛋、鹌鹑蛋等,吃法多以炒、腌、泡制松花蛋等。
  (三)干制品。过去和现在多数家庭以地瓜淀粉制做的粉皮、粉条和海带作为一年四季的常备菜。有的家庭到冬季三九寒天买豆腐冻结,用开水解冻后晾干备用,有的户把萝卜切片晒干,食用时浸泡后加调料烹炒,别有风味。多数农户有压豆扁、磨豆糁做成“菜豆腐”作为常用食品。其做法是:将白菜帮、萝卜缨、地瓜秧等洗净,用刀切碎,放到锅中加入豆扁或豆糁和水,煮熟加盐即成,既当饭又当菜。


  三、汤饮

  一般人家普遍有一日三餐喝汤的习惯,有“无汤不成饭”的说法。“汤”的名称繁多。主要有“白汤”,即锅中放清水烧开,放入和好的面糊搅拌烧开即成。如在白汤中加入一个打碎的鸡蛋,就叫“鸡蛋白汤”。“咸汤”,做法是,烧热锅后加油,把切好的葱花、姜丁、白菜叶、油菜叶加盐放入锅中翻炒,加水烧开后放上面糊搅拌烧开即成,出锅加点香油更为可口。有些家庭熬大米稀饭、小米绿豆粥、豆扁糊涂、红小豆豇豆汤、麦糁子糊涂等。富裕家庭的汤饮有江米栗子汤、八宝粥、鸡蛋羹汤等。面条有鸡丝面、炸酱面、肉丝面、大卤面、清汤面、凉面条等。沿湖渔民的汤饮多以湖产为原料,用菱角米、鸡头米(芡实米)、芒子米(菰江草种子)熬粥食用。有的用莲子做汤,清香爽口,别有风味。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