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地方史志>民俗风情
济宁商业街名吃
信息发布时间:2009-7-10 信息来源:中共济宁市委党史研究院

 

 韦 鲁

 

元明两代疏浚运河后,济宁为南北运河咽喉之要地。漕船、商贾、粮贩等云集市区。临时棚户和居民增多。明清年间,分布在城厢、五关、四隅的街巷以老运河水系纵横交织,顺河向的街衢、小巷迅速增多。商业街巷随之发展,由原来的城厢一条商业街发展为多条商业街,由一街多行业发展为一街一业。

古城济宁从坝口、小闸口、阜桥口、大闸口、南门口、草桥口一直到济安桥,老运河的两岸分布了粮行、皮行、竹器、杂货等主要行业街。清代中后期从商人员已逾万人,商业街巷已有百条,一街一业体现了运河文化的特点:坝口街以粮草为主,阜桥口以中草药为主,小闸口以鱼市,大闸口以茶叶,南门口有玉堂,炉房街以铁炉、银炉作坊为主,纸坊街以造土纸作坊为主,糖坊街以制糖作坊为主,皮坊街以熟皮、皮货加工坊为主,打绳巷以绳经作坊为主,打铜巷以铜、锡加工坊为主,后灰窑街以多窑烧石灰为主,大油篓巷、小油篓巷以制作不同类型的油篓得街名,眼药胡同以眼药得名,瓷器胡同以售瓷器为主,馓子胡同以油炸馓子为主,冰窖街以挖窖贮冰得名,竹竿巷以编织出售竹器竹货得美誉,姜店街以售黄姜的商贩、货店较为集中得名,果子巷以售干鲜果品山货为主,鸡市口以鸡鸭市场得名后雅为“吉市口街”,驴市口街、牛市街以牲畜交易市场得名,箔市街以经销席箔市场得名,菜市街以种植和出售蔬菜得名,柴禾市街以买卖烧柴草禾市场得名。筒子屋的糁汤、赵真顺的甏肉干饭、陈玉洪的烫面角、刘贵信的小笼蒸包、杨成仁的熬鱼汤、赵大丙的甜沫、龙振水的胡辣汤、孙培来的江米粥、烧酒胡同口的冬菜疙瘩汤、临清卫胡同口的牛肚汤还有豇豆甜沫、栗子沫羹、豌豆黄、杏仁茶等分布在街头巷尾。如院门口张四的锅饼夹肉馅、油焖而成、香飘数里,每晚7时专卖夜宵,每当出锅时店主张四站立南门大街心、双手卡腰高喊“好啦、好啦、锅饼好啦”,群往向购,后来留下一句歇后语:“张四的锅饼好啦”。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正是起源于这成年累月的细微之处吗?当今经过社会制度的变更、改革开发的发展,太白商城、竹杆巷等古代商业街的烙印依然已晰可见。2006年市财政和多方筹资拿出3个亿在老运河上新建10座具有运河文化特点的桥梁,桥的两端都设有商贸城或贸易市场。沿袭二千余年的商业街逐渐被商业城等所取代。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它包含着历代的商业变化,历代的商业变化又融化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之中;“运河兴、济宁兴”,正源于此吧。

济宁城区老运河北岸的商业街,是从金天德二年随着济州城的成形逐渐兴建地。明清年间,商船大多停靠大闸口一线,商人们从北岸上来,出了南门向东望,除了吃喝不上当。向东南直通济宁最繁华的商业地带“土山儿”。土山原是一大片起伏不平的土台广场,它是运河历代在老运河的拐湾处多次清淤积土逐渐形成的一片无主地。它北高南低,先是茶棚依地形而搭,随后戏棚、茶馆依山顺势的摆开,地摊、小商贩见缝插针各占一席。热闹的“土山儿”在文化、消费、娱乐、繁忙兴盛的运河边上又多了一处人文景观。茶馆酒楼里看到的是长衫礼服;听到的是“久仰”“久违”“包涵”“劳驾”“指教”“借光”“恭喜”“恭候”“赐教”“拜访”“拜托”“高见”“光临”“留步”“失陪”“奉陪”等有礼貌、有修养的语言。清朝中后期,运河文化的吸引、商业的兴盛,周遍地区的民间艺人纷纷到土山搭棚卖艺。当时有民谣曰“太白楼、进德会(说书唱戏的民间组织)、压不过大桂、二桂和黑脆”(唱戏的艺名)。“土山上的茶馆数不清,不如汪麻子(唱梆子戏的名角)喊两声”。“要想解闷胸怀开,去听张善养说聊斋”。“老咬口的干饭,道门口的粥,茹小辫的扬琴翟教寅(济宁唱鱼鼓的代表人物)的吼”。土山的兴盛带动了城区商业的快速发展。湖南旅济同乡会的“湖南会馆”,浙江竹丝商人的“浙江会馆”,南京铜器商人的“金陵会馆”,江苏句容县商人的“句容会馆”、本地的皮行客栈等商贾大户落户在古槐路(南门大街)、吉市口、大闸口、阜桥口、越河两岸、安阜街、东门大街等主要商业街上。再加上“姑苏戴玉堂”“江南兰芳斋”“味压一品香”等的宾来客往、高朋满座;一片“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氍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的繁华景象。

京杭大运河曾被称为“漕河”,“漕,水转谷也”。老百姓又说它是一条“贡河”;贡品是有讲究地。济宁城区的商业街一头联系着皇宫贡品,一头连着民间文化。运河文化如果是一条大动脉,围绕着它的商业街就是一根根毛细管;运河文化一波又一波浪花的冲刷下,商业街的人文景观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着变化。漆黑沉重的老店门板已被卸下尘封;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通过屏幕就走到了每一家。济宁商业街的发展和变化随着运河文化申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进展,它将永恒的留存人间。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