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研究>方志理论研究
浅议如何打造品牌年鉴
信息发布时间:2010-4-4 信息来源:中共济宁市委党史研究院

 

浅议如何打造品牌年鉴

 

竞争激烈,这是目前中国图书市场的现状;潜力巨大,这是对未来中国图书市场的预测。年鉴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中国图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挖掘潜力,创造优势,打造品牌年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

  一、什么是品牌                     

  “品牌”是现代营销理论中的常用词,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在新增条目中是这样解释的:“产品的牌子,特指著名的牌子。”但在现代营销理论中,对品牌的理解却不是那么简单,美国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说: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事物的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无形组合。国际营销界最权威的机构——美国市场营销学会所给的定义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美国Amazon公司总裁Jeff  Bezos先生认为:“品牌就是指你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说到底,起作用的不是你在广告或其他宣传中向他们许诺了什么,而是他们反馈了什么以及你又如何做出反应。对我们来说,品牌极其重要。简而言之,品牌就是人们私下里对你的评价。”从这个角度来看,品牌是企业与顾客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没有客户的信赖和支持,品牌就会失去价值和意义。社会发展到今天,虽然人们对“品牌”一词有许多种定义,品牌的内涵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实质从未改变。从广义上讲,品牌包括四个层次的内涵:第一,品牌是一种商标;第二,品牌是企业精心设计、创造的识别体系,是一种象征,是金字招牌;第三,品牌是一种口碑,一种品位,一种格调,是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的一种综合印象;第四,品牌是消费者与产品有关的关键性体验。简言之,品牌是企业(单位)及其产品的标志,是制造商、商标、标志、色彩、包装、服务质量等元素的综合,是企业(单位)和产品整体形象的集中反映。它既是一种商品的标志,又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的创立和管理是降低交易成本非常重要的办法。既代表了商品的市场定位、性能质量,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二、品牌年鉴的构成要素

  所谓品牌年鉴,应当是比较贴近时代的发展步伐,比较贴近发展着的市情、区(县)情或专业(行业、企业)实际,比较贴近读者的需求;具有较高的文稿质量水平,较优的装帧版式设计,较好的市场效应。具体地说,品牌年鉴是读者对某一种年鉴的价值取向的总结,是历经一定时间图书市场的检验后,为一定读者群认知,并转化成对读者具有引导力的年鉴。品牌年鉴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一)品牌年鉴具有较高的质量。只有当年鉴的质量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品牌年鉴才可能形成。年鉴的质量是由“内质量”和“外质量”共同构成的。这里的“内质量”是指年鉴的内容质量;“外质量”是指年鉴的装帧版式设计质量。就其“内质量”而言,由于年鉴类型的不同,年鉴收录的内容也就有所不同。比如,中央级年鉴和地方年鉴,是按地域或专业范围来划分收录内容的。但是,无论何种类型的年鉴,都是按照其特定的要求收集、筛选、整理、加工并传递信息。因此,品牌年鉴在其内容上,必须涵盖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的密集度要高,即有效信息量要大,信息的质量要高。二是资料数据的权威性要强,即信息数据要客观、真实、可靠。三是“知往鉴来”的存史作用要大,即史实记载清晰、翔实,能够揭示发展规律。就“外质量”而言,品牌年鉴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组合编排规范、合理而又富于变化;二是装帧设计精美、和谐,富有整体美感。

  (二)品牌年鉴反映自身特色。年鉴记录是历史的缩影,是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信息库”。品牌年鉴无论是从其性质还是功能看,都必须具备自身的特色。一是强烈的时代特色。品牌年鉴的时代特色既体现在框架结构之上,又浓缩在条目之中。即品牌年鉴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反映时代精神、追求广阔的时空效应作为己任。较好地记载和反映时代的进程,突出主旋律。二是鲜明的地方特色。品牌年鉴的地方特色即:在篇章结构中,要立足于市情、区(县)情或专业(行业、企业)情况,善于发掘具有鲜明地域或专业优势和特点的内容。地方特色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避免年鉴“千鉴一面”现象的发生。地方特色模糊的年鉴是不可能产生品牌效应的。三是突出的个性化特色。个性化特色是品牌年鉴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品牌年鉴的个性化特色,既可以体现在年鉴的整体风格上,也可以体现在内容的特点、亮点上。即年鉴个体定位准确,既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发展着的市情、区(县)情或专业情况,又能较好地把握发展中的重点、热点、亮点,成为年鉴群体中的“这一个”,给人以此年鉴非彼年鉴的感觉。

  (三)品牌年鉴占有一定市场。市场是只“无形的手”,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真正的品牌年鉴,应当能够贴近市场营销理念,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能够经受住市场的检验。即在相当的程度上,能够满足目标读者的需要,并占有一定的目标市场份额。能够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三、打造品牌年鉴的基本途径

  (一)突破思维定式。突破思维定式是打造品牌年鉴的必要前提。只有突破思维定式,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参与年鉴生产的全过程,突出个性特色,才能在提高年鉴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基础上,铸造品牌年鉴。

  1、以开放的态度树立品牌经营理念,客观地说,我国现有的年鉴,无论是综合年鉴还是专业年鉴,大多数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囿于求稳怕乱的心理,年鉴的创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年鉴类图书“同质化现象”相对偏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形势下的出版业的发展趋势,以发展为轴心,在遵循图书出版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品牌经营作为战略营销的重要环节。自觉地树立起品牌经营理念,以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以求实的态度培育品牌年鉴的形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年鉴作为“官书”的形象并不一定为市场长期所认可。未来的年鉴类图书市场也不大可能是纯粹的服务方面的竞争。而是品牌的竞争。因此,除了要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以外,还要高度重视品牌年鉴形象的培育。比如,认真把握市情、区(县)情的特点和动态,及时调整框架结构,变革篇目内容,用发展着的框架去承载发展中的区情,尤其要在规范化、有特色、多视角、多层面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激发目标读者市场,逐渐地形成品牌竞争优势。以获取更大的发展机遇。

  (二)开发特色优质。开发创造品牌年鉴的特色优势,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高质量地整合信息资源,提炼品牌年鉴内涵。年鉴是图书中独特的一类,其独特性在于不属于一般的大众传媒,它所刊载的主要是政府机关或行业、部门中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信息,与一般的思想文化类、大众娱乐类书刊等有所区别,承担着记载历史的重大责任。因此,要善于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有效而又高质量的整合、提炼,寻找,并创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重点、热点和亮点,使其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进而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品牌年鉴。

  1、把握重点。任何类型的品牌年鉴,都必须把握好政治方向,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站在历史的高度,凸现真正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内容。如2003年和2004年的《常德年鉴》中增设了“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栏目,清晰明了地凸现了常德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2004年,《常德年鉴》中新增了“城市社区”条目,站在全市的高度,对城市社区建设进行系统、全面地宣传,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强的指导意义。

  2、抓住热点。年鉴是年复一年地记录史实的“信息库”。紧紧围绕市、区(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谋篇,记录新思路、新局面、新突破、新举措,是年鉴的当然的责任。基于此,《常德年鉴》从2003年起,在吃透市情的基础上,重点刊登了调整农业结构的“五个百万亩工程”条目,以及创建学习型城市、企业改制等热点问题,对《常德年鉴》打造品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凸现亮点,注重年鉴的实用性,可以说是品牌年鉴于存史价值之外的另一种价值,也是在出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年鉴“同质化倾向”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品牌年鉴适应市场竞争需求,改善阅读空间,提升品牌年鉴功能的一个有效的战略选择。实际上,有不少的年鉴已经在朝着实用性延伸和发展的问题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需要说明的是,品牌年鉴趋向实用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吸引读者的问题,它所蕴涵的实质应当是年鉴整体运行机制的变革。具体地说,也就是那种因循守旧、来什么稿就发什么稿、有什么就编什么的运作模式必须变革,必须对来稿拧干水分、去掉浮躁,以适应市场规律和读者需求。如根据常德市委、市政府近几年创僵优秀城市的举措及取得的重大成绩,2004年《常德年鉴》特设“城市名片”这一栏目,以彩色图片形式,反映常德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的情况。在一定的目标读者中逐渐地形成了《常德年鉴》的品牌特色。

  (三)注重管理模式。目前,在年鉴事业正处于改革转型时期的情况下,注重管理模式已成为铸造品牌年鉴不可或缺的战略决策。

  1、建立“以人为本”行之有效的编校质量管理办法。具体地说,就是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编校质量管理制度,做到既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编校人员的积极性,又能切实保证编校工作的有序进行。只有在编校质量管理上下功夫,才可能适应出版市场的发展形势。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集合人才资源。应当看到,人才资源并不仅存于年鉴机构内部,同时也存在于它的外部。在一定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和可能,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尤其是老一辈出版专业人才资源是完全可行的。

  3、强化印前质量监管体系。品牌年鉴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地干出来。出版无小事,印前审读、印刷现场监管十分必要。把质量问题解决在印刷出版之前是提高品牌年鉴质量的重要措施。

  4、根据实际需要,变革组稿方式。努力实现由被动等稿向主动上门约稿,由单一的部门来稿向多渠道多形式的组稿方式的转变。2004年,《常德年鉴》编辑部就尝试过请四位德高望重或有一技之长的同志担任特邀编辑。

  (四)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是打造品牌年鉴的关键。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似乎与打造品牌年鉴没有直接联系,实际上它是打造品牌年鉴的关键。人才竞争是最大的竞争。一部年鉴,能否编成一部高质量的年鉴,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什么样的编辑队伍才能算是高质量的队伍?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编辑要有较为广博的知识,有较宽的知识面。广博的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东西、新事物层也不穷,这就要求年鉴编辑人员来不断学习,吸收营养。特别是遇上专业性比较强的术语、理论,更要虚心向专业人员学习;二是要有较深厚的语言文学驾驭能力。作为一名编辑,如果连基本的语法知识都不懂,要想编辑出较高的文字稿子是不可能的,因此,现在有的学者提出,书刊编辑的学历、职称应高于原作作者。对责任编辑的职责,1997年新闻出版署发布实施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九条是这样明确的:责任编辑“除负责初审工作外。还要负责稿件的编辑加工整理和付印样的通读工作,使稿件的内容更完善,体例更严谨,材料更准确,语言文字更通达,逻辑更严密,消除一般技术性差错,防止出现原则性错误”;三是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从各地情况来看,年鉴编辑人员一般都是身兼数职,既是稿件组织者,又是文字编辑和广告策划者,同时还是图书推销商。这就对年鉴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年鉴编辑而言,除了质的要求外,还应有量的要求,没有量无所谓质。作为一部地方综合年鉴,要有一大批热心于此项工作的文字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年鉴编辑工作的需要。

  目前,全国的出版社正处于改革发展时期,各种类型的年鉴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各年鉴编辑出版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结合自身的特点,探索出自己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品牌优势,进而形成品牌年鉴的竞争力。(武陵区史志办)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