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研究>方志理论研究
学习张家港年鉴编纂人员的敬业精神为编好鱼台县地方年鉴发挥正能量
信息发布时间:2015-9-11 信息来源:中共济宁市委党史研究院

感谢省史志办部署安排“学习外地年鉴”活动,为基层地方年鉴编纂人员创造了一次特殊的机会,使我们鱼台县史志办的全体人员研读和学习了2014版《张家港年鉴》。《张家港年鉴》无愧于一部获得全国大奖的优秀作品,无愧于全国年鉴百花园中一枝怒放的奇葩!我们为她惊叹,为她点赞。《张家港年鉴》编辑人员强烈的创新意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编撰作风,辛勤耕耘的敬业精神感染了我们,为我们的年鉴编纂工作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经验。

创新表现形式,《张家港年鉴》取得新突破

江西省石城县史志办的刘善泳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对于已结束两轮修志,工作转入地方年鉴编纂的地方来说,地方志工作的文化色彩似乎又淡化了不少,因为人们对于年鉴工作的文化认同,显然难与地方志书同日而语。”(《中国地方志》2012年2月,第62页)。刘善泳提出年鉴工作削弱的的问题,无疑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另外,其他因素对年鉴作用的影响,也是不可轻视的。年鉴和地方志的很多方面都是相同的,比如“存史、资政、教化”这三个作用就完全一致。年间更接近时代,工具书的作用更突出,而要发挥工具书的作用,就要有更多的人阅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一部年鉴要想拥有更多的读者,就社会的现实状况分析,的确存在很多障碍。诸如:当前快餐式阅读泛滥,年鉴常常被低级趣味的网络阅读、碎片化阅读、娱乐性阅读等各种方式的浅阅读“边缘化”;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传播和游戏,影视娱乐节目的层出不穷,对年鉴阅读的冲击越来越大;年鉴没有文学艺术作品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艺术感染力;篇幅长,字数多,让读者望而却步。张家港的史志工作者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他们完成第二轮修志的任务以后,抖落满身的汗尘,带着脑力劳动甩不去的倦容,高举年鉴编纂工作的旗帜,奋勇前行。他们编著的《张家港年鉴》,不但丝毫未削弱文化色彩,反而在很多方面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他们打破常规的出版方式,把年鉴编制成纸质和光盘两种版本。光盘版内附有视频、音频资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打开光盘,人们可以边看边听,在聆听着悠扬音乐的享受中,观看优美的视频画面,轻松愉快地“阅读”着《张家港年鉴》,不知不觉地了解了张家港。人们接受知识的方式,有听觉型和视觉型两种。2014版《张家港年鉴》,92.5万字,可谓长篇巨制,光盘的配置,不仅解决了听觉型人们的阅读困难,同时也为那些不愿意用很长时间目不转睛地瞅阅冗长的小5号字的人们提供了解脱的条件。任何著作,看的人多了,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一部年鉴,作者总希望有更多的读者,究竟如何才能提高年鉴的阅读量,《张家港年鉴》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学习张家港,创新表现形式,激发阅读者兴趣,提高年鉴的读者群,更广泛的发挥年鉴应有的作用。

科学设置篇目,《张家港年鉴》诚心创精品

张家港市原为沙洲县,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但凡设市,必然离不开经济方面的硬指标,而快速发展的经济中,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始终是重中之重,在整个经济发展中起着带头作用,《张家港年鉴》的篇目设置,编辑人员匠心独运,把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作为类目单独列编,而且放在全部经济类目之首,突出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这样按排十分合乎张家港的市情,体现了篇目设置的科学性。而把《全力争当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排头兵》一文,放在篇目的特载特辑中,占据全书的开篇位置,突出全市“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争当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排头兵”的奋斗目标,也完全合情合理,合规合矩。而把现代化印迹、年度聚焦放在书前,仅次于上文位置,也鲜明地突出了张家港一心一意抓经济建设的客观事实。书香城市建设和全国道德模范,无论如何不可作为张家港的重大社会事项列目,但却是新事好事,《张家港年鉴》独出心裁,在篇目的末端设置专记,把书香城市建设和全国道德模范两件大事纳入篇目,既体现了市情,又创新了栏目和分目。姚金祥在评价《上海年鉴》时指出:“这批栏目、分目的创设,进一步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客观情况,也增强了《上海年鉴》的个性化特点”(《中国地方志》杂志2004年2月刊,姚金祥《年度化、个性化、市场化—关于《上海年鉴》的框架设计》)。与此相同,我们可以这样下结论:《张家港年鉴》这些栏目、分目的创设,体现了张家港的客观状况,也增强了《张家港年鉴》的个性化特点,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抹异彩。

夯实内容含量,《张家港年鉴》勇于挑重担

“年鉴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全面记述上年度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情况,其内容包罗万象,年鉴资料是各方面资料的汇集,这也是综合性地方年鉴的优势所在”。(《山东史志》2015年2月刊,李洪格《如何把握年鉴资料的编辑》,第38页)。年鉴作为工具书,要想更好的发挥应有的功能,收录尽可能齐全的资料、加大内容含量,是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张家港年鉴》,在县市级年鉴中,可以称之为大部头,框架设计是38个类目,239个分类,996个条目,绝大多数条目中又设子目,总字数92.5万;从内容上看,它包括概况、政党、政务、纪检、监察、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法制、军事、港口、口岸、生态环境建设、城乡建设、交通、水利、邮电、信息化、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农业和农村工作、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商贸服务、旅游、市场、物流、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管理、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新闻、卫生、体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会民生、区镇概况、人物和先进集体,另设有特载特辑、大事记、专记、统计资料和附录,共49个部类,除此之外,还制作出版光盘,拍摄大量图片,制作彩页,附有丰富的随文插图,并且将19个村,用文字和插图加以介绍。《张家港年鉴》共使用照片974张,其中彩页737张、题图37张、书前46张,其余均为随文插图,共157张。年鉴的编辑出版本来就时间紧、工作量大,而像《张家港年鉴》这样的鸿篇巨制、百科全书,编撰任务究竟能有多大,可想而知。《张家港年鉴》的编辑人员,怀着强烈的责任心,不图省工,不想减料,自我加压,勇挑重担,不但按时间节点出版发行,而且始终保持高质量,获得一个又一个奖项,为我们年鉴编辑工作者树立了一面耀眼夺目的旗帜。

关注小人物,《张家港年鉴》真心颂英雄

在我们编撰和见到的许多地方史志和年鉴中,经常出现以下状况:大事记、人物、正文叙事、附录、随文插图等,收录的内容,比比皆是领导们参加会议、视察、检查工作、调研等各种各样的所谓重大活动,甚至于说,领导的一举一动都是大事,小人物、平民百姓根本不被关注。《张家港年鉴》不是这样,她在书前编排的现代印迹中,,专门设置一组题为“真心英雄”的栏目,既有照片,又配文字,介绍21位先模人物,全是普通群众,有为别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10岁女童杨佳怡;有在车库液化气爆炸时,不顾生命危险冲进火场,将一位老人转移后,再入火海关闭阀门的普通居民李志强;有在12月天,跳水抢救因小车坠河、5个生命垂危的市民俞振尧;有为步行街的整洁,二十年如一日辛勤劳动的保洁组12姐妹等真心英雄。镇区概况中,把人民群众身边可歌可泣的4个人物收集入鉴,他们个个都荣登过“中国好人榜”,每人都有一段感天动地的故事,譬如金小华, 身为乐余镇稻麦良种场退休职工,患有侏儒症,身高不足1.2米,终身未嫁。30年前,她收养1个被弃女婴,含辛茹苦将女儿培养成人、考上大学、组建起幸福家庭。2009年,金小华突然得知养女的亲生父母一直在苦寻女儿,虽心中难舍,但还是让女儿去认亲,这是一个多么阔大的胸襟、多么伟大的女性呀!“作为工具书,年鉴和地方志一样,同样也具有保存史料、资政育人的重要价值。……通过对人物事件进行记载,通过文字介绍、通过图片说明等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曹子西、朱明德著《中国现代方志学》550页;方志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在我们的身边,常有感动人心的小人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作为年鉴编撰者,是不是关注他们,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愿不愿为他们树碑立传,决定于编者的世界观。《张家港年鉴》满怀热情地为“小人物”讴歌和树碑立传的行为,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一丝不苟,《张家港年鉴》编风惊同仁

《张家港年鉴》的编纂工作,从布局谋篇,到条目处理,从句式运用,到遣词造字,都经过精心组合、字斟句酌,的确达到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条目的句式选用,绝大部分结构简短,整齐一致,朗朗上口。比如民营经济部分,3个条目分别为:“规模总量壮大、发展活力增强、社会贡献提高”;而体育部分的4个分目则是“体育设施、训练工作、队伍建设、人才输出”,不仅保持了风格一致,而且词句简洁,读起来上口,用词富于变化,力避雷同。

细致入微也是《张家港年鉴》编撰工作中的突出特点,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留遗憾,很难发现哪一个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或是哪一个词语使用牵强。类目、分目和子目筹划层次合理、清晰,让人阅读时感觉顺理成章。对缩略语,比如34页中的“两创四加强”、“五个依托”,149页中的“十大整治、四大提升”等处,全部加括号做注释,无一漏落,充分体现了编辑人员严谨的编风和对工作得极端负责任。

《张家港年鉴》的另一特点,每一项内容都写得简短、扼要、反映事物准确、全面,具有极强的概括性。通览全书,可谓博尔得要,简而能周;繁而不冗,概而不漏。比如财政部分,概况不足300字,就把财政工作的大政方针、收入完成、增收比率、监管中核减资金、专项补贴、指导职能部门精细化管理,以及获得的各种荣誉应有尽有,一览无余。再如教育部分,只占6个页面。而基础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大摊子,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张家港年鉴》中,仅用不足1页,还包括一张118厘米的插图照片,文章尽管简短,却写出全市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并记载下3项比较有意义的活动,包括“美丽港城我的家”社会实践活动、“梁丰教育集团成立 ”仪式、“高考获佳绩”。镇区概况也是如此,对每个镇区的介绍全部控制在3页纸以内,显然经过了编辑人员的精心安排。 

用数字说话是《张家港年鉴》的又一特点。年鉴编撰讲究使用数字,《张家港年鉴》恰恰是遵循了这一原则。文字叙述固然有数字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数字在年鉴中的作用,不仅文字,就连照片也无与伦比。在开放型经济部分,除使用大量数字以外,还运用大量的表格,运用表格说到底也是运用数字,而表格中运用数字更加直接,更加醒目,同时,表格中数字的容量,普遍都密集度更大。在农业部分,种植业一段文字中,不足600字,就出现67个数字;在工业综述里,不足一页纸,就有133个数字。这些数字在《张家港年鉴》中,起到鲜明、醒目、中肯和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张家港的历史积累了大量资料,在后人需要时不但有据可查,而且一目了然。

文字工作本来就是十分辛苦的行当,需要细致、需要精湛、需要字斟句酌、需要掂量每一个数字、需要把握每一个标点和符号,任何一个疏忽,都会给历史留下遗憾,史志工作者们常说“千滴汗水一行字,万般辛苦一卷书”,或许就是这种缘故吧。

瑕不掩瑜,《张家港年鉴》百尺竿头可进步

无可非议,《张家港年鉴》是一部优秀的、比较完美的年鉴,但看完全篇,似有个别地方尚存不足之感。老干部工作部分,概述中,只谈老干部的人员数,级别待遇,以及与上年比较的增减数,不谈工作情况感觉不妥,全年的工作概况应该是概述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简要写一下,或许更合理。党校、史志办、交通和农业中,概述里只谈工作,未对人员编制进行简述,全书各部分都写人员编制,这几处避而不谈,与全书的内容形式不一致,应该说是一个不足点。书中所设的特载、特辑栏目,“特载”与“特辑”,是两个意义相近的词汇,同时使用两个词语,没有必要,去掉一个,对栏目内容的选录绝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在编辑说明里,“为地方史志留下宝贵史料”一句中,“宝贵”二字作为修饰性的形容词,不加为宜,留下的是史料,宝贵与不宝贵,编者没必要下定论。光盘中的主体音乐,听了好多遍,一句词也没有听清,作为音乐,调节情绪、渲染气氛的作用固然十分重要,如果让人听清歌词,音乐的作用发挥得会更加充分的。任何伟大与完美的事物,都有不足的方面,《张家港年鉴》也是如此。但是,瑕不掩瑜,区区不足之处,掩盖不住她的光彩夺目,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洁白肌肤上的几点雀斑,丝毫不影响她的姿容妙曼。《张家港年鉴》只需稍加努力,就可百尺竿头更上一步,成为更精致、更完美的优秀作品。

 

鱼台县史志办  刘宝超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