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研究>方志理论研究
浅谈方志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信息发布时间:2016-5-12 信息来源:中共济宁市委党史研究院

【摘要】  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蕴藏着丰富的宝贵资料,为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提供信息。随着地方志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地方志功能与价值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为政治建设服务,方志是决策依据;为经济建设服务,方志是参考凭借;为文化建设服务,方志是资料宝库;为社会建设服务,方志是珍贵史料;为生态建设服务,方志是可靠记录。

  【关键词】 方志  资源  价值  作用

  

  旧志的历史价值

  旧志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各个历史时期所编纂的地方志书。旧志中记载着大量的有关当地的历史沿革、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景物资源、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资料。

  旧志作为一方之全史、民族之国粹、文明之根基,其著述范围广泛,成书卷恢浩繁,丰富的历史资源,由于成书时间久远以及战火等原因,或遗失,或焚毁,导致旧志凌乱、残缺不全。所以,着手规划和建立古代志书收藏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清康熙四十七年《巨野县志》[1] ,由原巨野县令章弘主持纂修,是国家图书馆惟一藏本,也是国内孤本。县志继天启志而修,始于康熙四十六年,凡十五卷康熙四十七梓行,首卷有赵世显、赵申季、高启桂、章弘各一序,旧志序五篇,修志评文,县图十六幅,正编分方舆志建置、职官、赋役、学校、秩祀、风俗、河渠、选举、宦迹、人物、评异、杂稽、艺文、十四门,内辖区五十四目·凡十五卷,约十一万字,增易门目辑佚续补,较旧志加评,增立风俗志内记本地礼仪人情及衣食令节等民事甚详,从中可见明清习俗,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增设河渠志、内载本境河道变迁与河夫徭役是以反映本地民生利病,其他诸门增辑续补明天启以后人事,皆备掌故。

  旧志是了解历代风俗民情的窗口,历代古县志一般都设有 “风俗”篇。旧志的前序一般都要强调志书在陶冶民风中的作用。“分目”对社会、经济、民情、风俗的细微变化反应敏锐,常常是研究社会史的人搜集动态变化资料的窗口。 如清康熙四十七年《巨野县志》中风俗卷[2],分礼仪、人情、衣服、饮食、民事、物产等,详细阐述了当时民情、风俗之习惯。

    旧志中的地图属于宝贵的财富。中国有地图的历史很久远,但绢或纸质地图长久保存很不容易,幸好北宋以来地方志前面都有许多地图,成为各区域地图“库存”的主体。这得归功于知县和地方贤良人士的重视。方志中地图尤其重要,和文字搭配流畅自然,寓图于意,使读者更加明白图的作用。如明天启《巨野县志》,编纂于明天启三年,分元、亨、利、贞四册,内分方舆、山川、建置、食货、学校、秩祀、职官、口碑、选举、人物、列女、艺文、金石、风俗、杂稽十五门。其中,职官、口碑、选举有崇祯时补版。元册本中含有巨野县图考卷[3] ,分四境总图、县城图、学图、县治图、星图、八景图、中丞祠图,从中可以看出志书中地形、河道、陆路、港口、政区、机构、街道、村落等等方面的各种变化。

  志书的社会功能

   人们对地方志的功能与价值的认识是不断加深的。宋元以降诸家不乏高论。清代章学诚从“方志乃一方全史”的观点出发,强调“夫修志者,非示观美,将求其使用也。”认为“史志之书,有裨风教者,原因传述忠孝节义,凛凛烈烈,有声有色,使百世而下,怯者勇生,贪者廉立。”方志为修国史提供材料,即“史部取裁”之用。认为“方州虽小,其所承奉而施布者,吏、户、礼、兵、刑、工,无所不备,是则所谓具体而微矣。国史於是取裁,方将如《春秋》之藉资於百国宝书也。”[4]

  方志享有“地方百科全书”的美誉,具有资政、教化、存史、科研、创作五大功能。随着地方志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文化事业的日益繁荣,以及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方志的功能与价值正在逐渐提高,对方志的功能与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加强。方志在社会中有以下作用:

  一是为政治建设服务,方志是政治建设的决策依据。寿鹏飞认为方志乃“补郡国利病之书”,功用在于“正人心,敦风尚,明正谊,垂治规;究兴衰之由,陈利弊之要,补救时政之阙失,研求民生之荣枯……是为治理之龟镜。”[5]顾颉刚先生认为地方志的功用“在于备行政官吏之鉴览,已定其发施政令之方针……使在位者鉴资得其要,发施得其宜。”

  二是为经济建设服务,方志是经济建设的参考凭借。志书中荟萃了大量的地情资料,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发展地方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是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地方志被誉为“百科全书”,它是上至天文地理气象,下至地质矿藏的立体著述,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载体,具有其他著述和出版物无法比拟的系统性、完整性、准确性、权威性,既有纵横古今的宏观概况,也有专业很强的微观科目资料,为科研提供了资料或提出了研究课题。在社会科学领域,其补国史之缺、祥国史之略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四是为地方的工农业生产服务。地方志可以为防灾抗灾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地方志对自然灾害的记载,具有区域性、连续性、可靠性,因而为今天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地区自然灾害的状况及某种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这对减少灾害对工农业的破坏,增加工农业产值至关重要。地方志还可以为地方农作物的种植,新农产品开发提供可靠的资料。此外,在进行水利、建筑、公路、桥梁等基础工程之前,必须对当地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土壤成份、水文雨量等进行调查了解,地方志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五是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张莹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建设》一文中讲到:地方志是地方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对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志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它在社会文化构建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地方志是一部百科全书,综合记述一个地方的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百科各业地情资料,比任何一种著述都更具广泛性和综合性。地方志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集中了不同时代的创造智慧和民主精神,展现了一个地方的历史长卷和文化风貌,在历史的长河中丰富着地方文化及社会文明的内涵。

  六是为当代旅游开发提供新的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产业。旅游业要持续蓬勃的发展,必须要有新的旅游资源来补充,地方志旧为旅游业寻找新资源,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一般的地方志卷首均有舆图、有府州、县城图,有的有学宫、书院、文庙、关帝庙、城隍庙、县衙图,还有大量名胜风景图,尤其民国时期摄影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以照片代替绘图,保存了大量历史遗址和名胜,图文结合,文字记载,尤为详尽。这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资料,使开发者少走了许多弯路。

  七是为爱国主义教育、地情教育提供教材。地方志记载了一方的山水名胜、文化古迹及著名历史人物、英雄模范、能工巧匠等,这些本乡本土的史实,是对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好教材。地方志还载入少数罪大恶极、阻碍社会发展的反面人物,这样“玉石朱紫,各显分明”,更有利于人民激励气节、分清是非、辨别真伪、提高认识、鉴古知今。地方志工作者还可利用多年修志积累的材料,发挥自身优势,使死资料变为声形并茂的活教材,或运用史志资料编写生动的教育材料。

  结语
  方志为一方史地的重要文献典籍,是特有的一种文献形式,也是一个时代的历史产物,完整记录当时的历史发展背景和情况。顾劼刚在《中国地方志综录序》中指出:“今之学者,莫不知史书之不足以尽史,故毕力搜求地下遗物、官署档案、私家书牍,以资实证。然而即在史书之中,固尚有未辟之山林,未发之金锡在,家谱与方志是已”。足可见在众多的文化典籍中,地方志具有其他典籍无可替代的作用。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