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研究>方志理论研究
邹城市扎实做好乡镇村志编修工作
信息发布时间:2017-7-18 信息来源:中共济宁市委党史研究院

邹城市史志办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在市政府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乡镇村志编纂得到了有序推进。

一、背景

地方志,既是史,也是智。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具有存史、育人、资政重要作用。而乡镇村志作为方志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不但能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参考,还以其生动翔实的材料为村民提供热爱家乡的生动教材,调动人的恋乡恋地情结,既可教育今人,又可启迪后代,教育效果透彻深远。邹城市启动乡镇村志编纂是时代所需,形势使然。

邹城市于2009年完成第二轮修志编纂任务,恰逢《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关于做好乡镇村志编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下发,提出了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编修志书,启动了中国名镇志、名村志,齐鲁名镇志、名村志文化工程。邹城市史志办紧抓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乡镇村志编纂和名镇名村志工程的申报工作。邹城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农业生产发达,工业实力雄厚,城乡市场繁荣,社会政治稳定。各镇街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修志工作提供了经济后盾。

同时,邹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诞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美誉。历史文化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古代文明。辖区内体现孟子思想文化的孟府、孟庙、孟林、孟母林古建筑群;有被称为“中国书法艺术瑰宝”的北周时期的铁山、岗山、葛山、尖山“四山”摩崖石刻;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怪石山”的历史文化名山——峄山等等。这些文化汇集了各镇街在历史长河中积淀的精神成果,并且还有很多没有挖掘出来。而且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邹城市的乡镇街道尤其是村居,正悄然发生着改变。如何将镇村的发展史、蝶变史记录下来,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始终环绕在邹城市史志办周广志的脑海中难以释怀。经过深思熟虑,周广志在向领导汇报,经领导同意后,决定在全市开展乡镇村志的编纂,就这样,史志办在政府办公室和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在全市掀起一股编修镇村志的高潮。

二、现状

邹城市在先后编纂出版《峄山镇志》《城前镇志》《北宿镇志》《唐村镇志》《太平镇志》《郭里镇志》《石墙镇志》《平阳寺镇志》《古路口乡志》《城关镇志》等10部镇志的基础上,于20156月启动剩余9个镇11部镇街志、52部村居志的编修工作。目前,《田黄镇志》《香城镇志》《大束镇志》已完成初稿写作,其余镇街正在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中心店镇名镇志初稿已经省史志办终审,报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期将协调峄山镇中国名镇志的申报工作。《东傅村志》于20173月出版发行;《后八里沟村志》《尚寨村志》《中心一村志》已进入排版环节,近期将付梓出版;《王炉村志》《太平二村志》《爷娘庙东村志》已完成初稿。

二、主要做法

(一)组建班子,强化领导,落实编志责任。20155月之前,邹城市从事史志工作的仅有周广志一人,他对史志工作有一脑子想法,却苦于缺少人手而无法实现。省市提出一年一鉴要求后,他觉得史志工作的春天已经来到,便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领导支持。他的一腔热情感染了领导,在办公室各个科室都缺少人员的情况下,优先满足史志需要,从镇街借调一人充实到史志办。虽然只是多了一人,但周广志很满足,他把自己的想法逐条列下来,结合工作实际拉出当前及今后的工作的重点,并逐项准备实施。将镇村志编纂工作列入近三年工作计划,为了便于工作开展,分层次、分批次启动。镇街志层面,考虑到镇街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全面启动志书编纂工作。村居层面,分批启动,由各镇街负责摸底,选取经济条件较好、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村列入邹城市首批编纂村居志的村居范围。就这样,邹城市明确了9个镇街11部镇街志、52部村居志的编修工作。

20156月,召开由各镇街分管负责人、各部门分管文字工作的办公室主任参加的史志工作动员会议,分管副市长提出要积极开展镇街志、部门志及村志编纂工作,并对镇村志完成时限明确要求。20156月和12月,先后以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关于加强地方史志工作的意见》和《邹城市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明确镇村志编修任务。市级层面领导的重视,给镇村志编修工作提供了好的外部编志环境。但同时,史志办也明确地清楚,修志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短期内难以看到显著成绩,而且又不像其他工作显得那样迫在眉睫,镇街和村级领导的支持至关重要。一方面,史志办多次召集史志人员开会,要求各镇街、村将修志编鉴工作摆上本单位议事日程,各单位行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过问修志编鉴工作情况,要组成专门的编修队伍、有专人负责镇村志编修。另一方面,开展实地调研。根据镇街、村居的不同情况,给出不同的建议。史志办在实地查看时,发现大部分村居对志书编纂了解较少,甚至是一无所知。针对这种情况,每到一处,周广志都会设身处地的为村居着想,从村庄发展的角度强调村志编纂的重要意义,并就编修队伍的组织问题进行探讨。经过不懈努力,自镇村志编修工作开展以来,各单位均明确了史志编修队伍,将编志责任落实到人。

(二)强化学习,提升编修水平。高质量的志书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来完成,自乡镇村志编纂工作启动以来,史志办深切体会到,做好乡镇村志编纂工作,尤其需要能够拿得起笔,业务素质过硬又能够吃得了苦做得了冷板凳的人。在提高史志队伍素质方面,一是积极与上级史志部门联系,为邹城市争取国家、省和济宁市的培训名额,让更多的镇村志编纂人员能够参加培训。自国家、省、济宁市镇村志培训班开办以来,周广志就培训工作多次与省、市史志办进行沟通,为邹城市多个村居和镇街争取了培训名额,经过培训,在对业务知识有更深的了解的同时,有效调动了参训镇村修志的积极性。二是举办邹城市镇村志编修工作培训班。20158月,举办由各镇街史志工作分管负责人、镇志编辑骨干,部分重点村居的支部书记和村志编纂主笔120余人参加的镇村志编修工作培训班,济宁市史志办副主任邵鸿志应邀参加。培训班上,邵鸿志结合多年的修志实践经验,引用实例,从资料的搜集、运用、初稿撰写等方面给予了授课辅导;周广志对村志编纂工作进行了详细讲解。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业务素质,使镇村志编修人员对志书的编修工作缕出了头绪,为下步编修工作明确了方向。三是常态化开展业务指导。镇村志编修工作启动以来,邹城市史志办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根据各镇街、村的实际需要,多次深入镇街、村开展业务指导,及时解决编志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协助编志工作顺利开展。每到一处,市史志办都仔细询问编志的进程、体会及遇到的问题,对于工作开展较慢的村居,周广志都不厌其烦的为村居领导班子讲述编志意义,让其认识到编志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性。同时,做好对上协调,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沟通,帮助中心店镇成功申报中国名镇志工程,帮助峄山镇申报中国名镇志。周广志明确的认识到中国名镇志是申报镇志的镇街向外宣传、推介镇街的一张文化名片,同时也是外界了解邹城的一个窗口,做好名镇志申报工作,不仅是顺应当代史志工作的潮流,更有利于打出邹城名片。但是名镇志申报并不是口头上说说就能完成的,需要各申报镇街的积极配合。周广志先是向各镇街宣传名镇志的重要意义以及能为各镇街带来的效益,积极动员各镇街积极参与。有些镇街领导担心镇街的文化内涵不够丰富,无法编出高标准、高质量的志书,周广志细心讲解,沉下心来帮助其分析寻找亮点特色。然而参与只是第一步,申报工作才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如何让中指组专家们认可申报材料,编目上报很重要,在申报中心店镇名镇志工程时,周广志和中心店镇的史志人员深入挖掘中心店镇历史文化,经过一个月的不断修改,才把最终定下来的篇目连同申报材料向济宁市、省、中指组申报。在申报过程中,邹城市史志办积极主动与上级史志部门沟通协调,经过不懈努力,中心店镇终于列入中国名镇志工程。四是多渠道组织史志交流。日常工作中,除电话沟通外,利用互联网便捷、快递、直观等优点,成立邹城市镇村志编纂微信交流群,把首批有编志任务的镇街、村居编志人员拉入群中,定期不定期分享史志学习资料,围绕修志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微信交流群开展业务交流。通过汇集全市史志战线上的专家在微信群交流探讨,实现了人员素质的整体提升。

(三)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培树先进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因全市镇村志编纂进度不一,邹城市史志办注重从全市工作开展较好的镇村中挖掘典型,整理主编典型事迹材料,总结推广镇村志编修的先进经验,通过发挥身边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鼓励全市史志人向他们学习,形成修志事业争先发展新局面。二是强化协调合作,统筹人员力量。针对各村编修力量薄弱的实际,市史志办多次组织城区内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四个社区召开座谈会,加强交流沟通,相互协调配合,通过人员力量的统筹调度,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近期,市史志办将组织部分修志镇村外出学习,吸取编志先进经验。三是严把审批程序,完善环节流程。制定乡镇村志编修工作流程,各承编单位形成终审稿经志书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市史志办审查批准,方可进入出版程序。对审查批准的村志志稿,由市史志办进行统一编号、统一开本、统一风格,形成全市村志系列丛书。志书出版后由市史志办统一协调发放至各修志村居,在为基层单位提供档案资料的同时,也为其编纂村志提供参考。

(四)加强督导调度,保证工作进度。一是定期下发工作通报。市史志办每季度调度一次镇村志编修工作情况,根据情况形成编纂通报,报送分管副市长审阅,同时寄送镇街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史志办,促进工作按时间节点开展。目前已刊发5期。二是开展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各单位志书编纂情况。根据政府办公室要求,201612月起,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市镇街志、村居志编纂情况进行实地督导,督导采取听、问、查、看等方式了解修志情况,对推进不力的单位及时提醒,确保责任落实、工作到位。截至目前,市史志办对镇村志编修工作开展实地督导60余次,有力推进了镇村志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对进度滞后镇村进行重点督导。相对而言,有个别镇街由于领导层面就不重视修志工作,出现进展缓慢、拖拉无人问津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工作的开展。史志办针对这一情况,及时到镇街进行督导,召集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编纂人员开会,进一步明确修志的意义以及紧迫性,较好地解决了进展缓慢的问题。

三、主要经验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邹城市政府、政府办公室高度重视史志工作,为史志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尤其是20156月和12月,《关于加强地方史志工作的意见》和《邹城市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的印发,更是为邹城史志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邹城市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领导的重视。镇村志编纂中,主体是各镇街和各村,纵观全市,凡是领导重视的地方,工作都开展的很好。比如中心店镇,从镇党委书记到镇长,从分管领导到史志办公室,都将史志工作列入重点工作,组建专门的镇志编修队伍,给予经费保障,保证了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心店镇名镇志工程已经进入扫尾阶段,等待中指组的最后评审意见。中心店镇先期启动村志编纂的3个村,在镇史志办的指导下成立班子专门负责村志编修工作,《东傅村志》已完成出版;《尚寨村志》和《中心一村志》也已送印刷厂排版。目前邹城市村居志编纂,四部进度较快的志书中有三部是中心店镇下辖村庄,创造出了“中心速度”,成为全市史志工作的典范。

(二)选好带头人是关键。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能不能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选好用好带头人是关键。周方志同志任史志办主任后,邹城史志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他积极谋划史志事业发展,在济宁第一家出台史志事业发展五年规划。为抓好工作落实,他跑遍了邹城市的镇街、村社,向各级领导同志宣传史志工作的意义、作用,向撰稿的同志讲解史志业务知识,争取各方面支持,消除畏难情绪,打开工作局面。接到基层同志反映的业务上的疑难问题,他第一时间靠上指导。对工作进展慢的,靠上督导,指路子想办法,推进工作全面发展。对每一部镇村志,他都细致审查,逐篇修改。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他的带动影响之下,邹城市掀起镇村志编修的热潮,多次出现几个镇、村同时争抢周广志前去指导的场面。

(三)建好编修人员队伍是首要任务。选好人员是编修镇村志的极为重要的工作。邹城市史志办指导各镇村做好选任人员的工作,周广志多次指出要选择有一定修志工作经验、文字功底较深、了解镇情村情、责任心比较强的人来编修镇村志,尤其要选定一个好主编或执行主编。从一定程度上讲,主编的水平决定了志书的水平。即将面世的《中心一村志》《尚寨村志》主编,都是年逾六十的老同志,但文字功底较为深厚,责任心强,又了解村情,编纂村志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初稿,远远超出原有计划。足见主编的选择非常重要。

(四)创新方式方法是动力。邹城市史志办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来推进镇村志编修。一方面,在与各镇村座谈时,指导他们在搜集资料时注重挖掘本地不同于其他单位的特点、特色,并重点撰写。另一方面,运用网络等新渠道组建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修志中问题的解决。通过“史志邹城”微信公众号,推送史志工作动态。值得一提的是,邹城市史志办注重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挖掘镇村志编修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宣传,带动了全市史志工作向前发展。

(五)史志部门做好服务是保障。目前邹城市各镇街仅有中心店镇和香城镇设有史志办公室,其他镇街都是为了编修镇街志而临时组建起来的队伍,这些同志大多对地方志的体例和要求不甚了解,邹城市史志办在自己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靠上去指导镇村志编修工作。对于每部镇街志,村居志,史志办都要求他们将初稿提出来并给予审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志书的质量。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