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党史宣传>党史人物
儒将身手著西湖
信息发布时间:2017-12-14 信息来源:中共济宁市委党史研究室

儒将身手著湖西

            ——郭影秋事迹片段

                             李本森

(一)

1938年12月上旬,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团奉命改为苏鲁豫支队,从晋东南出发,冒血东进。翻太行,渡卫河,穿越平汉铁路,突破黄河故道,扑向微山湖以西地区。12月27日黎明插到单县、丰县交界处的王大庄一带。

皑皑白雪覆盖着原野。丰县方向传来隆隆炮声;小毛庄、顺河集一线火光冲天,烟雾弥漫。老百姓扶老携幼,一批批在冰天雪地中向西逃奔。

苏鲁豫支队迎着炮声和火光继续急速行进。天亮后,在张庄和附近的几个村庄驻扎,布岗放哨,封锁消息,同时派出了侦察部队和联络人员……

12月28日午后,支队部来了一位身材高大、脸盘方正、头戴礼帽、身穿青士林布长衫的客人。这人一进门,抬左手搞礼帽托在胸前,右予伸进长衫的襟下,掏出一张名片来,然后趋前两步,把名片递给面前的一位军人。

那军人接过名片,只见上面写着:

    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组织部

    总干事  郭影秋

郭影秋,字萃章,江苏省铜山县人。1909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20岁出头便学成于江苏教育学院。1934年暑假,应聘担任沛县中学教导主任兼历史教员。193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秘密从事党的活动,引导一大批学生走上革命道路。1936年6月被捕,遭受毒刑而威武不屈。作诗明志:“忧时惯作不平鸣,心定何烦草木惊。试把铁锥敲劲骨,铮铮犹自有金声。”“连年提剑觅愁雠,身陷囹圄恨未休。打掉门牙肚里咽,英雄宁死不低头。”出狱后,国民党反动派不准他再回沛县中学任教,他便在徐州继续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坐镇徐州。郭影秋受党组织派遣,协助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做李宗仁和第五战区的统战工作。他利用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组织部总干事的合法身份,活跃于徐州及其周围八县,发动苏北广大人民群众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5月徐州沦陷,郭影秋奉党指示离开徐州,“到农村去,发动敌后群众抗日游击战争。”先到肖县王白楼一带组织抗日武装,后来又到沛县,和郝中士、苗宗藩等一起组织沛县人民抗日义勇队,不久又和李贞乾、王文彬等共同组建了苏鲁(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

那军人看罢名片,面露欣喜,连忙伸出手来,脱口说道:“哎呀,你就是郭影秋同志呀!”

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我是彭明治。”那军人微笑着自我介绍。

“彭支队长,一路辛苦了!盼你们来,望眼欲穿哪!”郭影秋含笑问候,将对方的手握得更紧了。

彭明治热情让座。他中等身材,长得白净、英俊、精干,操一口浓重的湘音。

入座后,彭明治说:“这里地方党和地方武装的情况,总部首长通报过。可你怎么这身打扮,还用这么张名片?”

郭影秋微微一笑,说:“支队长,这礼帽、大褂,是借来的,单独行动,化化装,图个方便。名片,是我先前在徐州跟随郭子化同志做统战工作时用的,来见你,拿它通名报姓,权且当个‘招呼’。你可不要见怪呀!”

二人一齐哈哈大笑。

“影秋同志呀,你不知道,我们刚刚送走了3位客人。你猜他们都是哪个?”彭明治边笑边说。

3位客人……噢,莫非是国民党丰县、沛县、砀山县的3为县太爷?”

“对哩!3张名片一齐递,我看都看不过来哟!偏偏你又递过来一张。谁料想你这中共苏鲁豫特委委员、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政委,也递名片嘛。而且是第五战区的头衔,好吓人哟!”

说着,二人又大笑起来。

“董玉还、冯子固、窦雪岩3人一起跑来,央求我们快快打一仗。我说,你们的队伍呢?他们说,早叫人家打散了。”

郭影秋笑了笑,接过话茬:

“光是冯子圆的队伍,就号称“四千零一人”呢,可就是不管打。”

“听说义勇队同他们联合讨伐过王歪鼻子?”

“甭提了。几次‘联合行动’,到了节骨眼上,他们不是按兵不动,就是‘啪啪’放几枪拔腿就跑。”

“现在我军正面,是王歪鼻子的队伍?”

“对,在丰县,烧杀抢掠的,是王献臣部,番号是伪‘东海自治共灭党军第一集团军第一师’,号称4个团。王献臣绰号王歪鼻子,原是丰县的土匪头子,鬼子打过来就当了汉奸。再往东,沛县,是该集团军金啸虎部和第一支队籍兴科部。”

彭明治听着,凝目敛神,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转脸望着郭影秋,说:“日军兵力分布情况怎么样?”

郭影秋说:“日军,目前各个县城都有,但兵力不多。主力集中在徐州、济宁、商丘和津浦、陇海铁路沿线各要点。”

彭明治目光炯炯,边听边点头,似乎在印证着什么,筹划着什么。

两个人继续交谈着,谈了很多,很多.....

12月29日凌晨5时,3颗红色信号弹划破丰县北部崔庄地区漆黑的夜空。顿时枪声大作,杀声四起。郭影秋、李贞乾率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配合苏鲁豫支队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盘踞在崔庄、汪楼一带的伪军王献臣部发起猛烈攻击。击伤王献臣,击毙、俘虏团长马世芬以下800余人。威震敌胆,驰誉湖西。

崔庄战斗之后,苏鲁(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奉命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苏鲁挺进支队。苏鲁豫支队由郭影秋引领,来到丰县北部十字河地区的肖庄,同苏鲁豫特委、苏鲁挺进支队会合。当地百姓欢欣鼓舞,纷纷杀猪宰羊,送米送面,欢迎和慰劳子弟兵。董玉还、冯子固、窦雪岩也一起跑来,祝贺崔庄战斗的胜利。苏鲁豫特委和苏鲁豫支队邀集各县抗日首脑,召开会议,成立了苏鲁豫皖边区抗日联防后方司令部和联合抗日办事处,同时着手筹建部分县、区抗日民主政权,筹建各级抗日群众团体。人民群众抗战热情空前高涨,青壮年们踊跃参军。不久,苏鲁挺进支队发展到1000多人,经八路军总部批准,以其大部组建为苏支第四大队,李贞乾任大队长,郭影秋任政委。微山湖以西的苏鲁豫皖边区,逐步形成了共产党、八路军为主,各方面、各阶层团结抗战的大好局面。

(二)

1938年底至1939年3月,苏鲁豫支队在湖西地区纵横驰骋,先后作战20余次,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将伪军金啸虎部从沛县北部赶到沛城以南;将沛城以南的日伪军主力和驻城北郝寨的伪军籍兴科部隔离开来,对南面之敌呈钳制状态,对籍部则造成四面包围之势。

籍兴科是沛县东部的大地主,拥有两三千人的队伍,籍家军成为沛县东部一溜18段的“保护神”。国民党沛县县长冯子固几次想借故收编这支队伍,都因为籍兴科不买帐而未能得逞。抗日战争爆发后,冯子固更是急于扩充自己的势力,扬言籍兴科再不受“招按”,就要赶尽杀绝。籍兴科也就愈加恼恨冯子固,发誓要和他斗到底。籍部共有3个团,其中第二团是主力,团长何玉祥受我党我军深刻影响,富有民族气节和正义感,曾向我党我军明确表示要率部来归。他也曾试探着想说服籍兴科一齐起义,但是籍兴科嫌共产党的对伍势单力薄,害怕靠不住,何玉祥也就只好暂且按下此事不提。不想、湖西地区沦陷后,籍兴科的老朋友金啸虎突然率伪军主力从徐州以南开到沛县,不容分说,硬是给了籍兴科一个“东海自治剿共灭党军第一集团军第一支队”的番号。籍兴科本想不从,不愿做千秋罪人,无奈不敢得罪金啸虎,更怕遭日本人、金啸虎、冯子固三面夹击,一时无计可施,也就只好俯首听命。

苏鲁豫特委和苏鲁豫支队决定抓住有利时机,加紧劝说籍兴科,暗中派郭影秋到籍兴科司令部商谈。

郭影秋先后多次直接或者间接地同籍兴科打过交道,对何玉祥等人的影响更大。籍兴科虽说是自行其道,可他从心里敬重郭影秋。

这一天,郭影秋又脱下军装,换上了大褂、礼帽、在四大队驻地孙井村的东门外,告别送行的战友,冒着蒙蒙细雨,朝着东商方向走去,脚步是那样的沉着、稳健……

傍晚,郭影秋来到郝寨籍兴科司令部。

籍军司令部设在一座地主宅院里。大院内外,早已是灯火通明。

有人大声通报:“八路军郭政委到!”

郭影秋跨进大厅,一眼看见籍兴科正躺在东厅的烟床上吸大烟,旁边坐着国民党冯子回部参谋长张朴员及籍部团以上军官何玉祥等人。

何玉祥见籍兴科没有反应,起身再报:“司令,客人到了。”

籍兴科这才微微动了动身体,抬了抬黄脸盘上有点肿胀的眼皮,向来人斜视了一下,依然躺着吸大烟。

籍兴科的参谋长毕世文瞪着一双贼眼,冷若冰霜。

一名卫兵接过郭影秋手中的雨伞和脱下的礼帽,放在大厅门后的一张小几上,转身退回。

何玉祥热情让座。郭影秋与何玉祥相视微微一笑,又都点点头,各自入座。

郭影秋一语不发,且看对手如何动作。

片刻,张朴民终于沉不住气,左手弹一弹指间烟嘴上香烟的烟灰,右手扶一扶金丝眼镜,镜片后的两只眼珠骨碌一转,居心匠测地说:“郭先生,你是不是来做说客的?”

“我应籍司令之约,前来共商抗日大计。”郭影秋理直气壮地说。接着反诘:“不知张参谋长在此有何公干?"

张朴民心虚,一时语塞。

籍兴科自知让张朴民在场违约理亏,这才折身坐了起来,开腔强词夺理“郭政委,话可不能这样说,他也是我请来的客人嘛!”

“籍司令‘你可是有言在先,只由你我双方商谈,并未说还有第三者参加。万一走漏了风声,对司令未必有利!”郭影秋据理反驳,话中有刺。

张朴民顿时面红耳赤,十分尴尬。

籍兴科连忙说:“不妨事,不妨事,朴民和我是一家人,我信得过。”

原来,籍兴科与张朴民私交很深,这次是特意请他来当高参。前些时金啸虎、籍兴科合伙打冯子固,张朴民不仅暗中相助,而且差一点拉出人马倒戈。倒是籍兴科劝他还是先跟着冯子图,彼此也好有个照应,张朴民这才没有公开易帜。

张朴民的这点老底,何玉祥早向郭影秋透过。这会儿,郭影秋心想,什么“一家人”,他张朴民敢卖冯子固,未必不敢卖你籍兴科。不见那吕布认干爹,杀了丁原杀董卓?又转念:管他吕布不吕布,今天反正也不演《白门楼》,我既有重任在身,就由不得张朴民他小子纠缠!于是话锋一转,单刀直入:

“籍司令,这抗日大业,你是早已深思熟虑过喽。”

籍兴科站了起来,来回踱步,沉吟半天,忧心忡忡地说:“日本人能抗倒吗?别把我这两三千人都搭进去,弄个鸡飞蛋打。”停顿片刻,又说,“我得保存实力。郭政委,我对八路军,对政府军,对日本人,都保持中立,如何?”

郭影秋见籍兴科脚踩两只船,便正色回答:

“籍司令想‘中立’,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只有抗日,才是出路。

不抗日,注定要灭亡。王献臣前车可鉴。”

籍兴科听了,不由得心头一震。这话正触到了他的心病。他最怕的就是八路军在打跨王献臣之后转来打他。但在谈判桌上又不甘示弱,陡然变脸,吼道:

“郭某!你不要欺人太甚,以武力相质!我籍兴科也不是好惹的!可以和你们比试比试,分个上下高低!”

“籍司令真要一意孤行,我们当然也不惧刀兵相见。”郭影秋针锋相对。

籍兴科暴跳如雷。

毕世文横眉竖眼,捋袖撸拳,口出不逊。又猛然从腰间拨出手枪,“咔嚓”上了顶门火。大吼:“刀兵相见!那好,就先毙了你郭影秋!”吼罢就要举枪。

何玉祥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抓住毕世文握枪的手,使劲一拧,夺过枪来。

显然,毕世文故意要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何玉祥怒不可遏,厉声喝道:“谁要摆‘鸿门宴’,我就拧掉他的脑袋!”这话明镇毕世文,暗压籍兴科和张朴民。

张朴民见毕世文翻脸动手,心中先是一喜;又见何玉祥挺身而出,敲山震虎,心中又是一惊。那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黄,一会儿白。到底不失老奸臣猾,喘息片刻,忽然嘻嘻一笑,说道“玉祥兄,世文兄,息怒,息怒。”

毕世文是死活跟着金啸虎干,王八吃称砖,铁了心了。这,籍兴科是知道的。但是,却不曾料到他会有刚才的举动。“老子发火,关你什么屁事!狗娘养的,好歹毒l竟然要当面把事做绝,断了我籍兴科的后路!”心里想着,不由得真的生起气来,也斜毕世文一眼,又转脸看看何玉祥,说:“都不要放肆!”

郭影秋察颜观色,稳坐不动。

何玉祥两眼冒火,瞪着籍兴科:“司令,郭政委可是你请来的客人!”

籍兴科愣愣地看着何玉祥。一会儿,又转过脸,不无歉意地看看郭影秋。

“籍司令,”郭彩秋语气平静,“还是请坐下来慢慢谈。我奉命应约而来,一则是为了共商抗日大计,二则是为了司令的出路和前途。请司令三思而行。可千万不要为目光短浅、别有用心之人所左右。”

何玉祥说:“既然请来了郭政委,司令就应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请司令不要错过时机。”

籍兴科借梯下楼,摆摆手说:“坐下!坐下!再谈!再谈!”接着转过脸来问郭影秋,“你们共产党有力量彻底打败东洋人吗?”

郭影秋深知籍兴科内心矛盾重重,他这一问,既是以攻为守,又是真情直露。为了引导他,郭影秋讲毛泽东主席《论持久战》的全面观点,讲国共两党根本不同的抗战路线,讲人民抗日武装的实力和必胜的前途……侃侃而谈,有理有据。最后,加重语气说:“国难当头,籍司令应当高举义旗,抗战救国,名垂青史。对于做过好事的人,共产党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共产党说话算数。”

昕了郭影秋的一席话,籍兴科不禁为之动容。但还是下不了起义的决心。他把肿眼泡睁得大大的,盯着郭影秋,试探说:“我们联合,不知郭政委有何具体打算?”

郭影秋说:“重要的是坚决抗日,这是前提。只要抗日,一切都好商量。”

籍兴科看看左右的人说:“今天只要文谈,不许武打,如何?诸位有何高见,都请直言。”

那毕世文这会子气得紫头酱脸,两眼通红,呼哧呼哧喘粗气,活像一头见了红布的牤牛。又听籍兴科说“只要文谈,不许武打”,感到似乎木已成舟,万难阻拦。于是“呼”地挺身站起,双手抱拳,朝籍兴科拱了两拱,说声“籍大哥保重,小弟告辞!”转身就走。边走边扭回头来,狠狠地瞪了一眼何玉祥,又瞪一眼郭影秋,吼叫:“后会有期!”

籍兴科先是一证,接着起身叫道:“世文!世文!”张朴民也急忙起身来说:“世文兄留步!有活好说,何必如此。”

毕世文早已冲出门去。

何玉祥冷冷一笑。

郭影秋白是不动声色。

籍兴科沉闷半天。郭影秋知道他内心斗争激烈,有意让他好好想想,也就不急于继续劝说。

张朴民摘下鼻梁上的金丝眼镜,从络色湖绸团花大褂的里襟掏出丝帕,把那眼镜擦了又擦。

何玉祥按捺不住了,挺起身站起来说:“司令,何去何从,您总该有个决断。”又举双手再胸前抱拳,向左右两面转转看,看一看一团和三团的两位团长,说:“各位弟兄;虎狼入室,民族危亡,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你我堂堂须眉,不能立马横刀,报匠效画家民族,何面目以对江东父老1!”

一团长和三团长急忙起身抱拳:“唯司令、玉祥兄之命是从!”

籍兴科哪里还坐得住?也只好站起身来。脸色黄里透青,声音生微打颤:“籍某不才,让诸位弟兄受屈了。身为炎黄子孙,理当抗立守土,安邦保固。不然,死后也进不得宗庙祠堂。人心都是肉长的,不能让人扒了喂狗!龟孙王八蛋才学他金啸虎、王狱臣,当那黑心烂肺的铁杆汉奸!只是,我籍某的难处,你们也知道……

郭影秋起身说道:“籍司令,共产党、八路军并未真正拿你当汉奸看待,而且,还真心诚意要拉你一把。事实俱在,不用我再多说。大丈夫威武不屈,宁折不弯。而今外敌当前,籍司令功过荣辱,系于一念之间。何不奋臂一呼,揭竿抗日呢!”

籍兴科听着,无言以对。禁不住黄脸转红,微微点头。

“冯县长、董县长、窦县长,都已经表示要同我党我军携手抗战。对此,我们当然欢迎。”郭影秋说着,看一眼张朴民。

张朴民连忙说:“那是,那是。”

郭影秋继续说:“相信籍司令定能捐弃前嫌,同冯先生修好,重整戈矛,团结御侮。倘能更进一步,率众起义,加入人民抗日队伍,我党我军自当竭诚欢迎。籍司令,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你痛下决心,何愁大事不成!”

说罢,郭影秋重新坐下。众人也都各自归座。郭影秋、何玉祥不约而同地看一眼张朴民,目光都是那样的犀利。张朴民低下头去,不敢再有言语。

“司令,起义吧!”何玉祥情辞热切,义无反顾。见籍兴科还不明确表态,又说:“你不起义,我率二团起义!”

籍兴科兀自愣证了半天,说:“起义是起义。只是……”说着,抬眼看看何玉祥,又看看郭影秋,神情有些茫然,“只是,这队伍,起义后交给哪位尊神?”

“队伍嘛,”郭影秋听出了籍兴科的弦外之音,“当然还是你带着——只要你服从共产党八路军领导,咱们就是一家人,你还当你的司令。”

籍兴科又说:“那你们得把沛县的鬼子打垮,我才能起义。”

“打沛县的鬼子,籍司令可是义不容辞。名垂青史,在此一举呀!”

“某等愿替司令效劳!”何玉祥和另两位团长一齐抱拳。

郭影秋再将一军.“籍司令放心,何日举义,我们四大队当助一臂之力。”

话说到这种程度,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籍兴科这才高兴起来,连声高喝:“摆宴!摆宴!”

张朴民无可奈何,只得附和:“可喜可贺!可喜可贺!愿同诸公一醉方休!”郭影秋却接过话茬,又似玩笑又似认真地说:“参谋长且慢。还是留点雅量,待到‘直捣黄龙府’,再开怀畅饮吧!”

1939年3月中旬的一天黄昏,苏鲁豫支队四大队协同何玉祥部袭击沛县城郊的一个日军据点,将据点里的日寇全歼。籍兴科率部起义,改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独立大队,籍兴科任大队长,何玉祥任副大队长,郭影秋任政委,辖3个团,共2000余人。

打垮王献臣部,收编籍兴科部,一西一东,一兵一礼。加之其他几着好棋走过,湖西抗战全局皆活。不久,这块抗日根据地便进入了发展的鼎盛阶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