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海秋生平纪略 |
信息发布时间:2017-12-14 | 信息来源:中共济宁市委党史研究室 |
乔海秋生平纪略 杨学杰 冯永诚 (一) 乔海秋,原名乔尚涵,泗水县城关镇小乔家村人,1910年生。 兄弟姊妹5人,乔海秋为长。父亲务农兼行医,母亲治家勤俭,家中经济较宽裕。乔海秋8岁时进本村私塾读书,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刻苦,学习成绩很好,深得老师赞誉。 1920年后,乔海秋家中连遭不幸,家景每况愈下,濒于破产。他先后在兖州、西岩店、孟家村等亲戚家寄食并继续就读,逐渐养成了沉默寡言,稳重内向的性格。 1926年3月17日,乔海秋的家乡遭到鲁南惯匪刘黑七的大抢劫,有百余人被绑架以为“肉票”,他也在其中。后经父母求亲告友,东借西凑、变卖家产,筹款五千元才将其赎回。经此劫难,他悲愤交加,一度想弃学从戎,誓报此仇。但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盗匪蜂起、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列强横行,仁义之师何在?国仇家恨怎消?他只好以忧国忧民之心,继续发奋读书,寻求救国救民之道。 1927年春,在亲朋的资助下,乔海秋先后到故县区立初级小学和泗水县立高级小学读书。此时,曲阜省立第二师范已经建立我党的组织,在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我党的领导下,进步师生积极传运新文化?宣传革命思想,开展学生运动。他在与曲阜二师进步学生接触中,逐渐受其影响,民主思想开始萌发。此后经常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谈论时局,抨击时弊。1928年9济南“五三”惨案后,他对日寇的暴行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极为不满罗,曾带领同学们到国民党泗水县党在部门口进行声讨示威。 1929年9月,乔海秋高小毕业,考入兖州省立第五职业学校。入学不久,他便由国文教师乔香南先生引导,开始着蒋光慈的《鸭绿江上队《乡情集》和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新小说,思想觉悟发生了新的飞跃。 1930年秋。兖州省立第五职业学校改为兖州省立第四乡村师范(简称四乡师〉。这时乔海秋又开始涉猎社会科学类书籍。他通过读李达著的《现代社会学》,对社会发展史有了较深刻的印象。从此,他对共产主义学说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大中学校的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乔海秋在四乡师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活动,参与组织宣传队到乡间宣传。12月间,他参加了鲁南七校学生赴南京请愿活动,和同学们-起在兖州火车站卧轨截车。 1932年初,经四乡师国文教员谷静默介绍,乔海秋阅读了《北方青年》、《联友》、《东方青年》等党的秘密刊物。在课堂上他又听老师介绍“九·一八”、“一·二八”的经过和真象,加之自己亲眼目睹了国民党政府丧权辱国、镇压爱国学生运动的情景,使乔海秋逐渐认识到只有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产生了加入中国共 产党的强烈愿望。2月,他由本班同学王福鸿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 乔海秋入党后,与校内的党员→起分析了四乡师的形势,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党的工作。不久,他担任了四乡师党支部书记。为了便于开展党的活动,四乡师党支部对外称“消费合作社”。他们用“消费合作社”的合法名义创办了“国文学会”、“社会科学会”、”同乡读书会”等群众团体,购买了大量的社会科学书籍和新文艺书刊,团结广大同学,宣传新文化,组织抗日救亡活动,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发展党员,扩大党组织。 党在兖州四乡师的活动,引起校内外反动势力的注意,由于反动学生的告密,国民党兖州县党部派军警包围了四乡师,在全校进行了大搜查,当场逮捕了教员中的党员谷静默、赵贯一和学生党员渠毓柏、程念慈。事件发生后,乔海秋与其他同志一起多方营救被捕师生,由于国民党反动当局没抓住被捕师生的真凭实据,不久,4人即被释放。 他们出狱后,乔海秋秘密召开了党组织会议。为打击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保证党在校内继续进行秘密活动,决定利用适当的机会,迫使校方开除告密的几个害群之马。这几个反动学生是学校当局和国民党兖州县党部安插在学校的眼线。他们经常监视进步师生的活动,还仗势欺压学生,调戏女同学,在师生中民愤极大。一次,几个坏家伙又打骂欺侮同学,他立即秘密通知全体党员,发动全校师生大罢课,强烈要求学校立即开除这些坏家伙。校方迫于全 校师生的压力,不得不将他们开除。 1933年暑假,乔海秋趁回乡休假之便,与同乡王明先、武雨琴等联络泗水旅外同学及县内小学教师和学生,组织了泗水“文化促进会 ,“文化促进会”对改革泗水教育,促进新文化发展,募捐资助贫困学生求学等起到了积极作用。暑假过后,乔海秋回校,因年景欠收,学校要的学费又多,同学们交学费有困难,乔海秋又组织学生向校方提出减免或缓交学费的要求,校方怕学生闹事,被迫予以答复。 1934年上半年,国民党当局大肆逮捕共产党,济宁的党组织连遭破坏,形势异常紧张。乔海秋与同志们商量,为使党组织更便于开展工作,将“消费合作社”改名为“教育劳动者协会”,继续开展党的活动。下半年,他因参加毕业会考,遂将党的工作交给秦令补(即秦和珍),各种学会的工作交给孔繁阁。此时全校党员已发展到26人,划分5个党小组。毕业会考结束后,乔海秋便离开了兖州四乡师。 (三) 1935年1月,乔海秋到泗水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任教。他组织学生读书会,宣传新文化,介绍新书刊。当时介绍的主要有《苏联五年计划的故事儿》、《儿童新闻》等书刊。是年夏,在河泽省立第五师范读书的共产党员周蓝田、许怀民被学校挂牌开除,他俩一起来到泗水县。乔海秋介绍他俩到本县孟家村小学教书。不久,他亦从泗水县第一高级小学来到孟家村任教。他们在此以教书为掩护,一边与上级党组织联系,一边联络当地教师和在外地上学的回乡学 生,秘密培养党的发展对象,为以后泗水党组织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36年初,乔海秋经兖州四乡师时的同学了景宇(即丁九荣) 介绍,到汶上县孔庙小学教书。在学校里,乔、丁继续组织学生“读书会”、办壁报,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他们还向学生介绍进步书刊、报纸如《儿童新闻队《文化报》、《光明》、《表》、《救亡言论选集》等,启发学生的革命思想。其间,乔海秋介绍赵绪玖等同志入党。年底,绥远抗战爆发,他组织学生宣传队下乡宣传,并募捐钱物慰劳前线抗战将士。 1937年1月,乔海秋又经丁景宇介绍,到汶上县张楼小学任教。他一面继续介绍新文化,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一面想方设法与外地党员取得联系,寻找上级党组织。他先后到过曲阜省立二师周蓝因处,金乡县秦令朴处,济宁乡村建设训练班赵绪玖处,还到过肥城、滕县等地寻找党的关系。11月,他在济宁见到了省委特派员李明轩。 李明轩向他传达了省委关于秘密发展党组织,发动抗日武装,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并派他回本地发动抗日武装。 于 是,乔海秋带着省委发给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游击战争手册》等文件回到了泗水县,开始发动组织抗日游击队。 (四) 乔海秋回到泪水后,即利用亲戚、朋友、同学等关系着手发动和组织抗日武装。1938年1月,泗水沦陷,当地群众人心惶惶,加之财粮无着,发动抗日武装的工作困难重重。 这时,泗水籍共产党员钱杰东(即江洪)从外地回到泗水县。于是乔海秋、钱杰东领导组建了曲泗工作委员会。他们一面发动抗日游击队,一面给省委写报告,要求省委派干部来泗水领导发动抗日游击队的工作。 4 月,省委派张林夫回泗水协助曲泗工委工作,5月,又派周蓝回泗水工作,并传达了省委关于加强地方党组织建设,开辟抗日根据地的指示。6月,“四支队”二团到泗北活动,省委派孙汉卿随部队到泗水组建中共泗水县委,乔海秋任县委委员。7月,乔海秋调任中共泗水二区区委书记。他大部分时间活动在泗南,主要做发展党员,建 立党组织的工作。 他先后发展王玉林、彭彬、魏壁轩、张一彭、张万军、周焕光等十几名同志入党,建立了永兴庄、小乔家村、北孙徐等基层党支部,为泗南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10 月,省委决定撤销中共泗水县委,建立中共曲泗宁中心县委,乔海秋任中心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11月,中共曲泗宁中心县委成立保卫局,他任保卫局长。 1939年 3 月,冯起在山东分局党校学习结束后,来到邹滕铎泗一带建立尼山工委,乔海秋任工委委员。5月,山东分局派张岗组建尼山特委,他调任特委社会部长。 在特委工作期间,他带领-个工作团到费泗邹边界,配合一一五师东进支队一部开辟抗日根据地,主要做上层人物和当地一些土顽的统战工作。9月,中共鲁南区党委第三地委建立,同时撤销尼山特委,乔海秋任三地委秘书长。 他初做秘书长工作,下至伙夫、马夫、勤务、收发等大小工作都事必躬亲,机关工作人员在他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都搞得井然有序。 因此,同志们都称赞他是“我们的好秘书长”。 1940年2月,鲁南区党委三地委派周蓝田、乔海秋回泗水建立泗水中心县委,乔海秋任中心县委组织部长。7月,鲁南区党委决定成立鲁南一地委,同时撤销泗水中心县委,建立中共泗水县委,他任县委书记。在此后1年多的工作中,他在泗北主持建立了3个区委、2个区政权,还发展了抗日武装一一洒水县大队。 1941年7月,中共鲁南地委决定将泗水县委与曲阜工委合并为中共曲泗县委,乔海秋继任曲泗县委书记。翌年1月,泗北办事处成立,乔海秋兼办事处主任。曲泗县在他主持下,党组织、政权机构和抗日武装日趋巩固和壮大,青救会、妇救会等群众团体相继建立健全,还为我党我军输送了一批干部和战士。泗北和曲北已发展成我党领导下的一块巩固的抗日根据地。7月,他被调往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参加整风学习。 (五) 1943年4月,乔海秋在山东分局高级党校整风学习结束后,分局决定派他去延安抗大学习,翌年1月抵延安抗大校部,2月23日开始在抗大二部学习。在延安抗大期间,聆听了毛泽东、彭德怀、徐向前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参加了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学习了党的“七大”文件,于1945年8月毕业。根据中央指示,该期 (第八期〕6000多名学员大部分分配到全国各个抗日战场,参加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迎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他被分配到东北战场。 1946年1月,乔海秋到达东北局驻地本溪。3月,东北局派他到吉林省双阳县任县委书记,组织全县人民做好支前工作,支援长春、四平、老爷岭战斗。5月28日,国民党匪率从长春、伊通两路进攻双阳县,他带领县委、县政府及县武装内辉南县撤退,当撤到辉南县盘石东、华甸子以西时,遭到当地还乡团袭击,撤退的人员被打散。他带领十几个同志越过辉南县,继续向靖宇县撤退,途中又与当地土匪遭遇,在战斗中负伤,遂由辉南县政府将其送往靖宇县盟家医院。经医治无效,于是年6月5日,乔海秋在吉林省靖宇县盟家医院长辞入世,时年36岁。 乔海秋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对同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真挚热情;在工作中实事求是,艰苦细致,老成持重。他想群众所想,急革命所急,是我们党的一位好党员、好干部。乔海秋牺牲40年了,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共产主义品德,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激励着我们为实现党的新时期的总任务和总目标而奋斗。 |
〖打印〗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