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
信息发布时间:2024-5-8 | 信息来源:人民政协报 | 作者:陈理 |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人类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还为如何看待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重视人类文明成果的借鉴吸收,是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创立的一个重要原因。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大量吸收借鉴前人创造的成果,尤其是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结果。这些重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推翻旧政权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包括如何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丰厚滋养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通过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可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重要借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今天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党自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高度重视发挥新文化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我们要建立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充满信心地预言新中国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与此同时,毛泽东强调要批判地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文化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要古为今用。强调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在设计中国式的现代化宏伟蓝图时,强调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随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后来又进一步发展为“四位一体”、“五位一体”,文化建设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领导新时代文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一是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把文化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二是坚定文化自信。提出文化自信并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强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三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强调意识形态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就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廓清了理论是非,校正了工作导向,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 四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和“四史”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六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明影响力明显提升。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原主任)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年04月29日 第 3 版) |
〖打印〗 〖关闭窗口〗 |